全面推动基金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
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15年2月4日)
各位理事:
受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的委托,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 基金会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
在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2003年10月31日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正式通过民政部登记注册,2004年11月召开成立大会,标志着我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和煤炭行业唯一的公益慈善机构正式诞生。2011年8月,经国家安监总局和民政部同意,基金会更名为“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十多年来,基金会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民政部、人社部、卫计委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在各理事单位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秉承“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慈善为怀、防治尘肺”的宗旨,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探索和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行业实际的慈善事业发展之路,得到了全国安监系统、煤炭行业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2013年,基金会在民政部等级评估中,被评为“AAAA”级。
基金会成立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以尘肺病康复工程为载体,以定点医院为依托,以先进治疗技术为手段,全力开展尘肺病矿工的救助工作
据国家卫生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尘肺病报告人数超过72万人,其中62%在煤炭行业,煤矿是尘肺病的高发区。为尘肺病矿工实施有效救助,是基金会的首要任务。围绕这一重点,基金会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实施“尘肺病康复工程”。2004年基金会创立伊始,就制定并实施了“尘肺病康复工程”,截止2014年底,基金会共治疗尘肺病12.55万人(肺灌洗治疗20300人,综合治疗105200人),其中农民工尘肺病8620人。被救治的尘肺病矿工摆脱和减轻了痛苦,延长了寿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尘肺病康复工程”已成为基金会的品牌项目,在民政部和全国总工会组织的“社会公益示范工程”评选中获奖。
二是整合资源,凝聚善力。设立定点医院,是基金会的一个创举。为了拓宽“尘肺病康复工程”覆盖面,让更多患病矿工得到及时方便的治疗,基金会在全国设立了41家定点医院,年救治能力由基金会成立之初的几千人,提高到目前的3万人以上。在救助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救治质量和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开滦集团、同煤集团、淮南矿业、陕西煤化等企业尘肺病人的平均寿命超过了72岁,接近和达到了本地区人口的平均寿命。
三是大力开展先进治疗技术的推广、培训工作。北戴河煤矿疗养院首创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技术,目前已实施肺灌洗手术1万多例,基金会组织全国18家具备条件的定点医院到北戴河疗养院进行学习培训,并派专家到接受培训的医院进行现场指导,这项先进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同时,基金会还委托有丰富尘肺病综合治疗经验的煤炭工业职业医学研究中心,连续多年举办培训班,为基金会定点医院进行综合治疗培训。通过上述措施,推动了尘肺病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是积极开展尘肺病治疗科研工作。尘肺病治疗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基金会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科研工作和技术攻关。制定科研规划,明确攻关课题,设立科研基金。基金会成立以来,共组织开展科研课题23项,已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获得国家专利2项、获中国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奖2项。
五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动。基金会积极参与国家救灾慈善捐助活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2年雅安地震,基金会急灾区所急、支灾区所需,积极捐款,专项用于在地震中受伤的煤矿工人救治和灾区恢复建设。
(二)关口前移,预防在先,基金会实现了由过去单一治
疗向“防治并重,预防为主”的重大转变
基金会成立之初的职能定位是:对煤矿尘肺病患者实施医疗救治,所以叫“治疗基金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2010年国务院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监察的职能赋予安监总局。基金会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将粉尘危害治理、预防和减少尘肺病的发生作为基金会的重要职责之一;将基金会治病救人的慈善性功能和提供爱心的公益性功能与改善作业环境,减少粉尘危害,从源头控制尘肺病发生的预防性功能结合起来,形成即防又治、防治并重的新思路、新格局。
一是将“治疗基金会”更名为“防治基金会”,并在机构设置上增设了预防部,组建了尘肺病预防专家组,成立了煤矿职业危害检测评价中心。
二是组织开展《煤矿粉尘监测与分析技术研究》、《农民工尘肺病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煤矿井下防尘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大课题研究和项目攻关。
三是加强了对尘肺病预防知识的宣传。编写和发放尘肺病防治读本,制作宣传光盘,组织志愿者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防护知识,提高了广大矿工对职业危害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是组织各地代表处、联络办积极参加国家煤监局“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防治专项监察活动”。配合所在地区煤监部门,深入煤矿井下检查粉尘危害防治情况,发现和推动整改存在的问题。
五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粉尘防治技术和经验。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共同组织召开“全国煤矿防尘技术交流会”;组织编写《全国煤矿尘肺病防治经验汇编》等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是积极推动定点医院纳入各地职业健康支撑体系。选择有条件的定点医院建成了集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评价分析,接尘人员体检、诊断、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区域性职业健康服务机构,为煤矿和全社会职业健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服务和技术支撑。
(三)紧紧依靠煤矿主体,动员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募集资金,不断扩大公益基金规模和基金会的实力
基金规模是慈善救助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募集资金是基金会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大量募集资金,基金会才能做大做强,使慈善事业惠及更多尘肺病矿工。
十多年来,资金募集规模不断扩大。陕西煤化集团、同煤集团、四川煤业集团、开滦集团、淮南矿业集团、淄博矿业集团、福建煤业集团、兖州矿业集团、神华集团、平顶山煤业集团、中煤能源、山西焦煤集团、晋城煤业集团、鹤壁煤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等单位和其他一些煤炭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大行善举,在一届理事会后,共向基金会捐款1.417亿元。其中一些大型煤炭企业还与基金会合作,先后建立了阳光、蓝天、安康、爱心等13支专项基金。
基金会还不断拓展其它渠道,利用网站、通过支付宝等公益平台,广纳社会慈善资金。同时积极开展向国际慈善机构、国外知名企业的募捐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04年在国家安监局(国家煤监局)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基金会捐赠人所捐善款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当时全国只有6个基金会享受这种特殊优惠政策;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修改后,我会又成为第一批免征所得税单位。这两项政策为基金会募集资金创造了宽松条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的有力支持和对煤矿工人的特殊关怀。
(四)重视宣传工作和国内外交流合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舆论支持和提升平台。
第一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基金会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宣传尘肺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企业的社会责任,宣传捐赠人的爱心善举,宣传尘肺病防治知识,组织媒体深入基层采访,在相关报刊开辟基金会专版或专栏,拍摄和制作电视宣传片和光盘在矿区电视台播放,建立基金会网站,创办基金会工作简报,编印《尘肺病防治知识读本》和宣传画、招贴画;举办“煤矿作家情系矿工”笔会等活动。
基金会还十分重视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多次参加国际职业健康组织举办的相关会议和活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2014年,基金会还在北京举办了“尘肺病防治国际研讨会”。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基金会的影响,全面提升了我国尘肺病防治水平。
(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设了一支形象好、作风硬的公益慈善队伍,在社会上树立了基金会的良好形象。
慈善事业光荣而神圣。基金会使命重大,任务艰巨。所有参与基金会工作的同志们,富有善心,乐为善事,无私奉献,为基金会赢得了荣誉。
一是有很强的大局意识,宗旨意识,把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都放在保护矿工生命健康上。带着感情做工作,把矿工当亲人,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二是不断健全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基金会的运作。先后制定了《基金会工作规则》、《财务管理办法》等十几项制度。凡重大决策、重要工作计划、财务预决算以及重大活动等,均由理事会或理事长办公会议决定。
三是注重组织建设。设立了综合、预防、治疗、宣教、财务等部门;在全国21个主要产煤省区设立了6个代表处和15个联络办公室;依托大型煤炭企业,设立了41家定点医院;配套完善了9个科研基地、2个培训基地和职业危害检测评价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技术和服务体系。基金会综合防治功能日趋完善。
四是成立了17支青年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各煤矿企业,服务在尘肺病患者身边,受到了广大矿工的欢迎。
经过十多年努力,基金会在全国安监系统和煤炭行业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推动尘肺病防治工作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健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借此机会,向为基金会的创立、发展,为我国尘肺病防治事业付出艰辛努力和做出卓越贡献的显政部长、洪九部长等老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始终关心、支持基金会工作的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民政部、人社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社团组织,向给予基金会大力支持、积极捐助、通力合作的煤炭企业,向对基金会慈善事业热情关注和积极支持的社会各界及国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煤矿尘肺病防治战线辛勤工作、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在新世纪之初创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中成长。回顾总结十多年来走过的历程,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是基金会创立、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最先倡导成立基金会的是原煤炭部高杨文老部长,他的提议得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党组的大力支持。组建方案上报国务院后,朱镕基、温家宝两任总理作出重要批示,顺利通过了民政部注册登记。基金会成立之初,国家安监局两次局长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基金会的问题,在注册资金、办公用房、人事配备等方面给予很多具体的支持。2012年6月栋梁局长到任不久,就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基金会的工作,要更好地发挥基金会在职业危害防治大局中的作用。
事实证明:基金会的创立和发展,基金会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都离不开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第二,牢记宗旨,不辱使命,是基金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基金会始终遵循“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慈善为怀、防治尘肺”的宗旨,把它作为立会之本、行善之基。十多年来,基金会使数以十万计的患病矿工摆脱了病痛折磨,生命得以延续。许多得到救治的尘肺病人动情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始终挂念着我们这些人”,有的矿工还直接给总理写信,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对安监总局、对基金会的感谢。这既是对基金会过去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基金会做好今后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三,煤炭企业的鼎力支持,是基金会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和坚强后盾。慈善资金是基金会全部工作的基础,有基金才有会。十多年来,善款的最大来源是煤炭企业的捐助,特别是基金会副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大爱情怀施义行善,慷慨解囊,为基金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煤炭企业的捐助是基金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是基金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有力保证。
第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基金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尘肺病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多种资源,借力聚力。只有建立相互支持的、完整的工作体系,才能发挥整体效能。在治疗康复体系建设上,以北戴河疗养院和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为基地,幅射和带动其它定点医院,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尘肺病治疗网络;在技术支撑和保障体系建设上,以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为基地,实施课题研究,重点攻关,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在组织体系建设上,重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代表机构。实践证明,整合资源、借力发展,是提高基金会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第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基金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基金会在全国安监系统和煤炭行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十多年来,基金会在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方法创新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在体制创新上,根据安监总局职能调整变化,及时将煤矿职业病的预防做为基金会工作的重点,形成防治结合的新体制;在工作方法创新上,以打造品牌活动为抓手,实施了“尘肺病预防工程”、“尘肺病康复工程”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项目,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过去基金会的发展靠创新,今后进一步发展更需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
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在第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回顾十多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金会的总体实力还不够强,与全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依靠社会力量办基金会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募集资金的渠道比较单一,形式不够灵活,方法手段不多;基金会总的资金规模很小,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不够强。
二是基金会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在社会上甚至在煤炭系统的认知度、参与度还不够高;对基金会自身的宣传乃至整个公益慈善事业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尘肺病防治事业的氛围不够浓,基金会的感召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三是基金会在尘肺病预防领域的工作还没有大规模开展起来,由单纯治疗向防治并举的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在预防工作上还没有形成强力支撑等等。这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基金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全面、正确分析形势,明确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十分重要。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虽然出现了企稳回暖的迹象,但总体上仍比较严峻。去年十月份以来,虽然国内煤炭价格小幅上扬,但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煤炭行业面临的这种困难局面,可能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给基金会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募集资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加重视民生问题,把公益慈善作为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的事业。最近,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又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各类慈善组织”,这些重要的指导思想,为基金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领导十分重视基金会的工作,换届之前专门听取了基金会的工作汇报,作出了一系列支持基金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三是尽管目前煤炭行业困难很大、但同十年前的局面相比有很大不同,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应对困难的经验都比过去有很大提升,煤炭企业仍然是基金会的坚强后盾;四是我们已经积累了十年办会的经验,有了一支很好的队伍,同类基金会的经验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等等。这些都是今后五年做好基金会工作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坚定信心,放眼长远,顺势而为,奋发进取,充分利用好有利条件和相关政策,使基金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重要论述,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慈善为怀、防治尘肺”的办会宗旨,转变观念,拓展领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行善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强尘肺病综合防治能力和整体水平,推动基金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具体目标是:实现“两个转变”,提高“三个能力”,着力“四个突破”,建设“五个体系”。
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思想观念,资金募集方式由单纯依靠煤炭企业转变到以煤矿为主体、动员社会力量办基金上来;二是转变工作重心,工作重点由过去治疗为主,转变到“预防为主,防治并重”上来,更加注重源头防控。
提高三个能力:即进一步提高基金会整体运作能力,提高尘肺病防治能力,提高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
实现四个突破:就是在运行机制上有突破,在开展品牌活动和打造品牌项目上有突破,在募集资金的领域和途径上有突破,在预防和治疗工作上有突破。
建设五个体系:努力建设预防治理体系、康复治疗体系、宣教培训体系、资金募集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形成互相支撑、协调运转的发展模式。使基金会内部结构更加科学规范,资金募集和开展慈善活动的规模明显扩大,尘肺病预防工程和治疗康复工程品牌效应更加突出,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对政府决策和社会和谐的贡献显著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指导意见》,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广募善款,做大做强基金会。
基金是基金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要转变观念、开阔思路,走出一条资金募集的新路。
一是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调动企业捐款的积极性。根据2008年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经财政部、民政部批准,我会成为第一批获得公益性捐赠免征所得税的单位。我们要把这一优惠政策用好、用足、用到位。
二是坚持以煤炭企业为主体,多渠道、多领域募集资金。我们是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煤矿企业是我会公募资金的主渠道。目前捐款的企业仅有30多家,绝大多数煤炭企业还没有参与进来。我们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动员更多的煤炭企业关注支持这项公益事业,举全国煤炭行业之力做大做强基金会。
同时要扩大视野,向其它行业和领域拓展。如在非煤矿山和其它粉尘危害严重的行业开展劝捐工作;与尘肺病多发地区的政府及有关组织合作,建立专项基金;与防尘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及医疗康复器械生产企业合作,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慈善基金;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和项目等等。
三是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利用社会力量办基金会,建立资金募集的稳定渠道和长效机制。搭建公益平台,以企业为依托、以网络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助;以开展大型活动等形式,吸引公众捐助;设计公益项目,与名人名企合作,选择政府所急、百姓所需、企业所乐的项目,用项目带动捐助,实现合作共赢等等。结合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的优势和特点,精心设计、大力培育核心品牌,打造基金会资金募集的新模式。
(二)大力提高服务于公益事业的能力,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
基金会做为公益慈善组织,是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我们要按照“积极作为,主动对接,强化功能,优质服务”的思路,在为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和民政部、科技部、财政部、人社部、卫计委等部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更多、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一,积极作为,主动承接。要紧紧围绕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承担的职业健康监管职能,主动承接任务,使基金会成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支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立好项目,选好课题。煤矿尘肺病防治乃至全国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存在情况不明,底数不清的问题;尘肺病防治技术标准的制定;煤矿井下防尘关键技术与装备课题研究和攻关等许多工作,我们要积极参与,更多地发挥作用。
第三,强化功能,优质服务。要不断优化基金会的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基金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基金会内部的绩效评价和监督约束机制,自觉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提高基金会的公信力。
(三)坚持防治并举,整体推进,促进职业健康形势的不断好转。
当前煤矿尘肺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尘肺病累计确诊病例总量仍居全国各行业首位,尘肺病年死亡人数远高于同期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形势非常严峻。
基金会要按照新的职能定位,即要做好治疗工作,更要做好预防工作,坚持防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一、关口前移,扎实推进尘肺病预防工作。要大力加强预防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煤矿粉尘检测评价中心和重点省市、重点矿区分中心建设,形成网络。在部分定点医院增加粉尘检测、现场评价服务功能。要积极参与和协助总局、国家煤监局开展的煤矿粉尘危害治理专项监督检查,承担专项监督监察中现场检测检验、鉴定分析、评估评价等技术性工作,为监督监察提供定性定量分析和执法依据。深入开展煤矿粉尘危害状况和尘肺病发病情况调查工作。选择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煤种、不同所有制的煤矿,运用数据统计,现状分析等方法,对当前煤矿尘肺病防治情况作出科学判断,并提出政策建议。做好煤矿尘肺病防治技术的课题研究,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防尘降尘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抓好粉尘危害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培育和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推动《煤矿井下防尘关键技术与装备》重大课题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进行重点攻关。
第二,大力推动尘肺病救治能力上规模、上水平。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尘肺康复工程”品牌。按条件和程序适度增加定点医院数量。今后五年,计划每年新增肺灌洗医院1-2家、综合治疗定点医院4-6家,定点医院由目前的41家增加到80家左右,年救治尘肺病矿工由目前的3万人,提高到5万人以上,使救治规模上一个新台阶。会同全国总工会、民政部、人社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对劳模尘肺病矿工和农民工尘肺病患者的救助行动。二是争取在治疗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全面推广《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和《尘肺病综合治疗规范》,促进治疗、护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加大医疗科研工作力度。做好已完成的科研课题成果管理,推动成果尽快转化为治疗能力;对进行中的课题要加快进度,及时总结或成果鉴定。突出抓好肺灌洗和综合治疗的技术升级。以煤炭总医院、北戴河职业病防治院和煤炭职业医学研究中心为主,争取在尘肺病治疗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今后新立项课题要加强与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科院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科研学术组织的联系,广泛进行学术交流,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来,把我国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推出去。
(四)加快推进宣教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基金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基金会的影响力、公信力,公众对基金会的认知度、参与度和信誉度,是基金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要对基金会今后五年宣传工作做出总体规划和战略安排,针对社会公众和不同群体,每年策划推出一些有影响力的文化宣传活动,打造若干个文化宣传品牌。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工作。建好网站,办好简报,及时宣传报道基金会工作动态;搞好网上论坛,与网民互动,吸纳公众参与;编印职业健康普及性读物和宣传资料,拍摄宣传片,组织公益演艺活动,制作纪念品,做好公益慈善广告宣传等。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心煤矿工人职业健康,重视尘肺病防治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宣传企业在尘肺病防治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事迹等等。选择重点题目搞好焦点访谈、专题报道、跟踪报道。
发挥好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宣传作用。自愿者队伍既是服务队,又是宣传队。组织青年志愿者持续不断的开展送职业防护知识到家庭,送健康到矿山,送温暖到病房等系列活动,传递基金会的爱心和慈善情怀。
(五)着眼于长远发展,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慈善队伍。
做大做强基金会,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基金会成立以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今后五年,我们要在保持现有队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优化结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的慈善队伍。
代表机构的设立,是强化尘肺病防治功能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基金会在各地开展工作的依托,为基金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要进一步加强代表机构建设,更好地发挥代表机构的作用。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二是发现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三是与所在地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煤矿行业管理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参与职业健康监督检查等有关活动;四是指导所在地区建立区域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健康体检、诊断治疗、康复等一体化的技术支撑和服务组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五是策划募捐活动,组织开展慈善项目。
要通过多种方式,选拔培养一批热爱慈善事业,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善长策划公益活动、设计慈善项目的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同时依托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基金会的科研、培训和实验基地建设,既出成果又出人才,为基金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组织保证。
同志们,这次大会是一个新老交替、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个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阔步新征程的动员大会,是一个凝神聚力、全面推动基金会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誓师大会。公益慈善是一项高尚而又艰巨的事业,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而奋斗。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监局的坚强领导,有各理事单位和煤炭企业的大力支持,有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基金会的各项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